角色扮演

“绿美云南 宜居城市”学术研讨会精彩学术报告回顾(一)

2023年11月7日上午,“绿美云南 宜居城市”学术研讨会在楚雄举行开幕式之后,随后进入学术研讨环节。共计有10个大会主旨报告,来自云南省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40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11月8日5个平行主题研讨会同时展开,主题丰富,内容饱满。下面对大会主旨报告进行总结。

大会第一个主旨报告是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王浩教授所作,题目为“特色是生命,特色是灵魂——基于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报告认为风貌特色是一个城市的内涵与外在风貌的统一体,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元素,在城市风貌特色中具有重要作用。报告阐述了何为城市风貌特色,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引导控制系统结构载体以及专项控制引导。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包括从基础调研、绿地系统定位、绿地系统规划、导入实施和控制管理从而实现城市风貌特色的营造。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启翔教授报告的题目则为“我国新花卉资源与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从世界花园之母到花卉创新强国,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为引题,介绍了从欧洲植物猎人到现代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变化,然后着重强调了我国观赏植物资源、育种和花卉现代化生产的情况,指出了国内花卉资源研究和应用的巨大潜力和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报告指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我国花卉资源的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强化创新意识,提高花卉产品品质,使我国成为花卉大国、强国。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王振副教授以“太阳能光伏与城乡发展融合”为主题,阐述了光伏产业与城乡发展融合的若干思考,包括光伏产业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全球能源现状(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等)、中国光伏现状(绿色发展新引擎、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光伏产业链等)、国家光伏政策与发展趋势(光伏产业政策的热点迁移、双碳目标、储能技术等)、光伏产业与城乡(建筑)发展融合的研究重点方向(光伏城乡空间布局、新型光伏供能方案、光伏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等)。并提出了未来太阳能光伏与城乡发展研究领域的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车生泉教授讲座的主题为“气候适应性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报告提出,气候变化正在主导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再分配,并会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会将敏感物种和生态系统推向临界点,超出了生态和进化的适应能力。因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战略和对策,构建生物多样性友好性城市:包括:城市微生境(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设计模式与措施,最后以上海生境花园为例论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具体方法。

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汪巡则从“绿美城市、幸福宜居”为出发点,对于云南的绿美建设做了多方面的阐述。报告以云南省绿美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为切入点,基于云南省自然资源特色及人文资源特色,介绍了云南省绿美建设开展情况,揭示了云南绿美城市建设的重要价值,提出了以城市吸引人才继而聚集产业的城市发展模式。最后,分析了云南省开展绿美城市建设以来取得成绩,结合云南省在公园体系建设、绿道网络建设、绿美街区、绿美社区及特色城市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各位与会人员分享了绿美城市建设的云南经验和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夫妻角色扮演 陈龙清教授则以“云南特色园林植物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潜力”为主题。报告基于对绿美云南建设的深入理解,提出以植物为特色营造绿美云南。报告阐述了云南省的乡土园林植物资源优势及其产业发展潜力,并对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园林植物资源做了重点介绍。分析了乡土园林植物资源的作用和意义,提出利用云南丰富的乡土园林植物资源构建独具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并特别提出,发展云南乡土园林苗木产业,是云南绿美城市建设的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以“云南的城市品质提升及问题探讨”为主题。报告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建筑环境阐述了近几年我省城市品质提升的各方面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城市的品位等方面揭示了云南省在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城市文化品位问题以及城市的风貌细节问题。最后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今后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浪的报告“以公园城市新探索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报告立足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发展新要求,明确公园城市建设系统生态、融合共享、社会福祉的价值总纲,建构“Ecology-PARK生态筑基、Network-PARK网络连城、Open-PARK 开放融合、Innovation-PARK低碳创新”的公园城市建设目标路径,介绍上海市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公园城市开展的生态空间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等多项新探索,以及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通过公园城市建设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金路以“用文化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构筑城乡家庭美好生活”为主题。报告从国家区域、省域、市域、县域、乡域、村庄、家庭等诸多角度,探讨了文化整合生态要素之法,通过提供生态、景观和旅游休闲复合产品的路径,形成“生态”与“文明”的有机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护与发展。

《中国园林》杂志社社长金荷仙教授以“对时育物生态园,滇中翡翠话时景”为主题。报告以“时景”切入,从国内外时景的研究进展、时景起源与变迁、园林时景艺术、时景研究思考与展望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通过对中外不同时景研究范畴的总结,结合中外景观营造的观念差异,展示东西方各国时间性研究的异同性。

大会主旨报告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监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教授担任主持人。大会主旨报告持续一天的时间,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报告内容代表了当今园林发展的新趋势,给绿美云南建设提供了借鉴。


大会专家合影

撰 稿 人:袁 西 葛倍辰
现场摄影: 袁 西 王 燚 葛倍辰
孔祥琦 栾凯杰 李健娥 肖红星
审核修改:宋钰红 陈龙清